close

我嘗試思考教師期望對於學生的學習表現之影響,及學校相關因素對於教師教學之影響。在第一個主題上,相信許多人都有相信的經驗,可能是身為學生的經驗、也可能是身為老師的經驗。有趣的是,昨天寫作教學課老師才給我們相關的故事做為閱讀材料:〈十六號〉。故事主角老師A常聽老師B提到科任班上座號十六號同學的優秀事蹟,例如幫班上弱勢的同學說話、幫老師倒茶等等。新的學期,B老師因為有事情,班級由A老師接任。A老師到班上之後,發現班上的十六號常與同學打架,問問題也不回答,總是臭著臉。想到之前B老師對該學生的描述,A老師擔心是不是自己不夠好。他努力啟發十六號,問問題總是向他投以期望的眼神。終於,學生願意發言了,師生狀況變得越來越好,十六號變得很優秀。有一天,A老師將十六號的作業給B老師看,沒想到B老師竟說,他之前提到的十六號上個學期轉走了!現在的十六號是個轉學生,常被其他老師投訴。可見,學生回應A老師的期待,真的表現好了,而對於其他不抱持期待的老師,學生依然不理會。確實,比馬龍效應會影響學生的表現,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運用的現象。

  在學校政策與氛圍對教師教學的影響,我自己有相似的經驗。我以前的國校在我就讀時經歷了兩個校長。第一位並未特別發展學校特色;第二位一來便馬上著手進行改造,他增加了一些社團課程、籌辦樂隊、訓練學生出去參加比賽等學生的選擇變多了,學生也變多了。此外,校長也會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,若該次月考沒有達到一定的標準,則會約談該科導師。我的印象非常深刻,有一次班上的數學考得不理想,老師檢討考卷的時候便愁眉苦臉地跟我們說要加油,不然他沒辦法和校長交代。

  而其實所謂期待效應,不只是一個上對下的關係。學生對於老師的期待,也可以影響老師的行為。常聽聞學生拜託老師少出作業,而老師讓步。這多少也是受學生的期待影響,因為老師會想成為學生喜歡的樣子。

  總結,期待效應利用人類普遍心理,不同的態度引導出行為上的改變。若教學者可以有效利用這個心態,則相信會對於教學成效有很大的幫助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山神乙事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